发展“线上预订+全程冷链集约化配送+社区冷柜自提”的无接触配送新业态模式,解决了生鲜行业冷链环节“后一公里”冷藏难的问题,据食在生鲜创始人张洪良统计,在苏州、无锡共铺设3000余个站点,服务330万家庭,其中在苏州的站点共有1730个。
新业态开拓了青年人市场,购买生鲜物品不再需要去菜场、超市,而是直接在手机下单,到家后就近社区自提,这无疑打开了不小的冷链物流市场。
不断推出更多的全新业态模式将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势必将扩张冷链物流市场,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也势必带来新一轮的“冷链浪潮”。
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对外,要坚持冷链物流新业态发展,不断拓宽冷链市场,对内,智能化时代的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的数字化建设更是不容忽视。
比如,要坚持发展数字化冷链技术,采用无人值守的智慧冷库管理系统,使冻品进出库更高效便捷;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控温,这都将极大程度减少了冷链物流基地人工成本。
还有,大力发展数字化系统建设,通过“智慧仓库”系统实现订单一键发货,在基地内构建冻品入库、加工、销售、出库全流程体系。告别以往从入库运输到加工地点,加工后再寻找销售渠道,再出库的流程,减少了诸多不必要的环节,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生鲜冻品的仓储物流成本。
只有推动基地存量冷链物流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快传统冷库等设施设备智慧化改造升级,才能为冷链物流基地提高效率减少成本,这对于建设冷链物流基地的价值非同一般。
展望未来,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必将带来全面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以及世界先进水平的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未来可期。
03
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发展趋势
展望“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落地,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冷链物流行业依然会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大规模建设冷链物流园区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园区类型和发展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农产品产销两端建设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冷链物流园区处于关键的节点位置,但目前大多靠近销地,而在农产品产地的冷藏保鲜设施明显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尤其要加快补齐“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立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等,其中包括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新模式,提高产地冷链设施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密切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优化城市冷链设施布局。
2.类型与功能更加多样
随着生鲜电商、跨境电商等新零售模式的兴起,要求农产品流通运作需更精细化,配套的物流硬件设施也要求定制化设计,从而使冷链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功能更加多样,如随着冷链宅配的兴起,对订单拣选效率、配送时效及加工、打包等要求更高,冷链物流园区在冷库布局、出入库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创新与丰富。冷链物流园区的功能将不仅仅停留在冷库储存、运输等单一服务,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同一园区的社会需求,如集存储、加工、配送、测试、展示、交易、多式联运等功能于一身。
3.由园区向平台化发展
冷链物流园区内往往聚合了众多企业,如食材、餐饮、加工、冷链配送等等,通过园区搭建的平台可以使处于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提高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冷链物流园区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的物流网络平台,使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不仅可以使园区运营更加高效,也可帮着帮助园区充分发挥物流交易、电子结算、仓单质押、融资担保等服务功能,为用户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园区也将发挥更大社会功能,如为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集中监管提供便利条件,对促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